王员外国内股票配资实盘排名,李员外,等等,土老帽?大地主?暴发户?大家族的家主?古代的“员外”是个什么称呼?含金量高不高?
(一)唐宋篇:部委副司长的职场高光时刻
想象一下,如果你穿越到唐朝大街上,突然听见有人喊“李员外”——别慌,这可不是遇见了拆迁户,而是撞见了“朝廷部委副司长”本人!
那时候的“员外郎”,全称自带贵族滤镜:比如吏部司封司的员外郎,相当于中组部干部档案司的常务副司长。司长叫“郎中”,相当于司长,而员外郎就是妥妥的“二把手”。
考中进士的学霸们,得像打游戏刷副本一样层层通关,才能摸到这个职位的门槛。
杜甫老先生当年挂着“工部员外郎”的头衔,虽然工资可能不够买长安学区房,但出去吃饭报名号,店小二都得额外多送俩糖蒜。
这身份就像现在的“青年长江学者”,走在路上连空气都带着“我是体制内潜力股”的傲娇,肚子里的墨水和乌纱帽的含金量成正比。
(二)明清篇:朝廷认证的“氪金玩家”
但到了明清,剧情突然开始魔幻现实主义——朝廷一看西北打仗要军费,南边治水要工程款,国库比地主家的余粮还少,一拍大腿想出个骚操作:卖官!
可不能把“宰相”这种核心岗位拿出来卖,不然上朝跟逛菜市场似的。于是“员外郎”成了热销款——这头衔听着像“部委高管”,实际不碰实权,相当于游戏里的“限定皮肤”。
只要你有钱,不管是种地的土大款还是卖盐的暴发户,都能花钱“捐纳”一个身份,堪比现在花大价钱买“某商会名誉会长”的牌匾。
买了这个“员外皮肤”有啥用?
✅ 见官不跪buff:别人见县令得磕头,你作个揖就行,相当于自带“社会人”入场券;
✅ 免税免役外挂:修河堤拉壮丁?不好意思,我有“朝廷VIP卡”,徭役退退退;
✅ 装X专属皮肤:家门口立旗杆,族谱用金粉写名字,跟邻居抢宅基地时喊一句“我是员外郎”,杀伤力堪比掏出“房产证+法院判决书”;
✅ 剧情推动器:要是生个漂亮女儿,大概率会被路过的男主角英雄救美;生个傻儿子,保准是惹事精专业户。
(三)民间篇:土味剧里的固定NPC
明清的员外们太有梗,导致民间小说把他们写成了固定人设:
标准配置:中年发福大叔,穿锦袍盘核桃,走路自带“我家粮仓能囤到下个世纪”的BGM;
职业设定:主业收租(顺便催债),副业散财(看心情当好人或反派);
家庭剧本:必有待嫁的白富美女儿(男主官配)和惹事的熊儿子(剧情工具人);
社会地位:相当于村里的“人形ETC”,别人办事要排队,他办事靠“钞能力”+“朝廷认证”双buff。
久而久之,“员外”从部委副司长的职称,彻底变成了“某土豪”的代名词。就像现在提起“总裁”,没人关心他是不是真懂企业管理,只记得他肯定有私人飞机和八块腹肌(误)。
(四)总结:员外的含金量K线图
唐宋时期:妥妥的“蓝筹股”,靠真才实学涨停,相当于“985博士+部委选调生”;
明清时期:转型“混合基金”,权力镀金+财富白银双重加持,买的是“社会地位保险”;
民间传说:变成“地方硬通货”,好比现在的“乡贤+首富”,虽然不当官,但村口广场舞队都得听他指挥。
下次看古装剧,要是看见员外遛鸟时被主角怼——别奇怪,这哥们要么是祖上考过“体制内”,要么是自己氪穿了“财富自由”皮肤。
毕竟在那个年代,能把“官本位”和“钞能力”玩明白的,才是真正的人生操盘手啊!
致作者:《 写乎》致力于文化与历史的传播,仅仅根据作者意愿开通赞赏,赞赏所得全部归作者。
鼎锋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